闯进乌镇的“牛”

———访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入围剧目《牛》创作团队

期次:第485期    作者:陈婉雯,周昊,陈嘉瑶   查看:343

  铃铛声响,山歌悠扬,农夫拉着“牛”缓缓走上舞台,上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乡间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断了故事———牛被暴雨冲走了,于是农夫开始焦急地寻找……这出由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2016级表演系五位学生创作并参演的戏剧《牛》,成功入围第七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成为深圳市唯一一部入围作品。
  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之一的孟京辉导演曾说:“青年竞演是乌镇戏剧节的未来。”参演《牛》的淼子也相信:“青年人的戏剧是中国戏剧的未来。”五位青年演员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势头,“闯”进乌镇。



“只是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涯去食饭喽”(我去吃饭了),农夫的一句客家话,带观众走进客家农村,故事由此慢慢展开。主打肢体表演的《牛》,台词与道具并不多。演员们用肢体表演着牛在耕犁,鸡在走,狗在追,蛙在跳;用声音演绎牛的低哞和鸡犬鸣吠。没有多余的道具,只有一个小铃铛、一顶草帽、两张塑料布。“我们的舞台很干净,很简单,”演员小陈说,“没有那些大的布置,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表演了。我们希望观众感受到的是我们的表演。”
  起初,《牛》仅仅是小蓝大三原创戏剧课的一项作业。验收作业前的中午,小蓝和铁柱在赛百味边吃着东西,边想着要表演什么。“然后我们就开始‘比手画脚’,用动作基本表达了出来。”铁柱笑道,“我们的剧雏形就是这样来的,那时候整个剧只有一分多钟。”后来,小陈、心悦和淼子陆续加入戏剧的创作和表演。在决定参加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之后,在五天内,五人通力将一分钟的原剧扩充至十七分钟,让整个故事焕然一新。
  “当时老师让我讲自己的故事,我就想到了我在农村的故事。”小蓝说,剧本的灵感其实源于他的爷爷。在小蓝十岁那年,他爷爷因为年纪渐大而无法下田地耕作,于是把自己养的最后一头牛卖掉了。“当时牛的叫声十分惨烈,我爷爷不忍心,缩在墙角一直抽烟。(他)眼睛都红了,没有放声哭出来,但是能感受他已经哭了。”谈及创作《牛》的初衷,小蓝说并没有想要传达什么理念,“最初的想法,其实就是想讲个故事给大家听,给大家讲一个农民和牛的故事。”
  简单的剧本,简单的故事。小陈说:“我们的剧很淳朴,不杂,给了一些农村的感觉,就很自然。”在入围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的十八部作品中,《牛》仿佛一股清流,观众评价其为“像吃完火锅之后喝了一杯凉开水”。


“活在梦里,不想醒来”


  早在2017年,铁柱就打算去看乌镇戏剧节,无奈抢票失败让计划落空。“没想到19年以演员的身份圆梦了。”抱着“去外面看看”的心态,作为青年竞演单元唯一的纯学生剧组,他们没有太多心理负担。“不是为了拿奖,也不是为了代表什么东西。”小蓝坦言。
  和其它剧组相比,《牛》剧组并没有科班出身的编剧,剧本全靠学生自己打磨,他们以青涩但热血的面貌,单枪匹马闯进乌镇。在乌镇演出前,早晨七点,演员们会像往常一样出早功,让自己的状态“醒过来”。从学校黑匣子剧场到乌镇蚌湾剧场,为适应变小的舞台,道具的长度和演员的走位都要改动。初赛分组时又遇上了同样主打肢体剧的剧组,令演员们倍感紧张。最后《牛》遗憾止步决赛。虽然比赛的结果不理想,但心态放平的小蓝说:“在乌镇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爱戏剧的朋友,看了好的戏,知道了新的手法。”
  在乌镇戏剧节,他们演戏,看戏,也学习演戏。对于小陈来说,在乌镇最重要的经历,是参加了戏剧工作坊。工作坊的内容主要是教呼吸和声音的训练方法,而让小陈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对排练场的敬畏。“演戏是对着神演,要有信仰。”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特洛伊女人》导演奥多罗斯在戏剧工作坊教导学生。小陈说:“我们排练的时候不能玩手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也不能拍摄。”可以上这样一堂课,小陈感到很幸运。
  表演之余,他们还会在青年旅舍下五子棋。小陈说:“每次演完戏,蓝导就来一句‘来一局来一局’,看上去针锋相对,其实我俩都是半斤八两,下个五子棋把棋子都下完。”他们还结识了其他剧组的成员,一起下棋、喝酒、聊天。在闭幕酒会上,淼子认识了广州的一个成员是学医的剧组。他们和淼子开玩笑说,等他去广州就给他打针。回想这两周在乌镇的经历,小陈说:“大四特别幸运有这样一段回忆,这两周真的就像活在梦里,不想醒来。”


“认真做戏剧是很幸福的事”


  比赛前两天,剧组在“黑匣子剧场”进行排练。一个甩透明塑料布的动作,演员排练了十六遍。节拍、走位、配合,小蓝一遍遍地指导,“再来一遍吧”是他说最多的一句话。虽然组员们都“控诉”导演的“轴”脾气,但同样赞赏他认真的态度。“我们的导演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很细心,在动作上或者心理上都抓住你整个人的特点。”淼子说。
  小蓝说:“认真做戏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次前往乌镇,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比赛、交流,小蓝找到对这份热爱的共鸣。在青年竞演里,由三个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完成的作品《三打普拉斯》让小蓝印象尤为深刻。“他们是在大学戏剧社认识的,现在已经毕业工作。我很惊讶,怎么可以用几个周末凑出这么好的戏?”他和《三打普拉斯》剧组的成员一起喝酒聊天时问到这个问题。“他们就说:‘就是特别喜欢,喜欢就搞啊。’就是这么简单的理由。”这也是小蓝做戏剧的初衷,“不是为了想出名,拿大奖,这是我们很讨厌的。”
  衡量“认真”的标尺,他们认为是作品的自然与纯粹。淼子总结参加青年竞演的要求:“一是有诚意;二是讲自己的故事;三是赖声川导演说的,作品要关怀人类。”青年竞演的大奖最终颁给了《鸡兔同笼》剧组。其导演在领奖时说,这个戏是做给他女儿的,就是想告诉她爸爸爱她。听到这番话时,小蓝感动落泪,鼓掌鼓得手都红了。“他们不是奔着奖金去的,不然的话,他们的作品不会那么纯粹,那么自然,那么动人。”淼子认为《牛》的朴实,也正是因为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爱,“戏剧要关怀人类,要有爱,才能打动大家。”
  参加乌镇戏剧节,也让小蓝思考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即将毕业的他,对未来是否要进入戏剧行业感到迷茫。剧组其他成员也自我调侃:“搞戏剧,以后可能吃不上饭。”但经历了这一趟,让小蓝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就是一定要搞戏剧,就算吃不上饭,只要我能认真做戏剧,也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谈及什么时候再战乌镇戏剧节,他们说打算十年之后再去。“下一次肯定是以更高的要求去。如果是凭一部很烂的作品入了围,进了也没意思。”淼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