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见钟“琴”逐梦而去

      2019年8月,在第72届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的舞台上,深圳大学手风琴乐团的成员们背着手风琴端坐着,双手轻轻搭在琴键上,眼神专注地看向乐团指挥王璐璐。王璐璐的手臂一扬,激昂动听的旋律便从成员们的指尖倾泻而出。乐曲演奏渐渐达到高潮,乐手们身体的每一部分仿佛都随着节奏律动。灯光辉映下,女成员裙摆上的斑斑光点便如同跳动着的音符。  两首曲子奏罢,乐团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满堂掌声。最终,他们取得了金奖第二名的佳绩。回首建团一年多来,乐团从“零基础”起步,一路前行,一路磨合,一路成长,最终以专业的姿态站上了国际大赛的舞台。■打开琴盒,我们因爱而聚      深圳大学手风琴乐团创立于2017年12月,由艺术学部王璐璐副教授担任乐团总监,蔡建纯博士担任乐团作曲。来自艺术学部手风琴专业的2019级研究生林金朝,2015级本科生张婧怡、符馨莹以及2016级本科生戴秉宁是最初参与创立乐团的同学。张婧怡是乐团的负责人,2017年,她首先产生了组建手风琴乐团的想法。在她看来,手风琴属于乐器中和声性较强、较容易上手的一类,她也希望能够搭建这个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手风琴的魅力。这也正与手风琴专业教师王璐璐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一番沟通,王璐璐与四位学生开始共同筹划手风琴乐团的建团事宜。  “一个乐团如果没有定期定点的训练,不同的声音是没有办法融合的,”因此,王璐璐提出将社团活动与校公选课课程融为一体的建议。她希望利用公选课严谨的教学安排和考核机制给乐团成员一些压力和约束,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团队协作精神。2018年3月,王璐璐正式开设“手风琴合奏”公选课,具备一定的五线谱识谱能力、相应的键盘乐器或其他西洋乐器演奏基础的学生在通过面试后,即可选课加入乐团。最后,来自外国语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艺术学部等不同院系的24名学生成为了乐团的第一批成员。  建团之初,乐团度过了一段较为艰难的时期。在第一个学期,学校暂无法为乐团提供空余的练习教室,他们便只能在学生活动中心上课。不仅如此,因为手风琴的数量不足,王璐璐只能到各个学校借琴以供学生练习,学生们还需将重达十几公斤的手风琴从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教学楼背至学生活动中心进行练习。在丽湖校区就读的2015级化学专业的李净儒同学更是坚持自己租琴并背到粤海校区上课,整整一个学期从未间断。那时,一众成员几乎都不具备手风琴基础,又欠缺较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仍坚持训练。成员们从基础的手风琴演奏技巧学起,渐渐地能一起排练出一首首完整优美的乐曲。建团伊始,正是一腔对音乐的热爱鼓励乐团一众成员不断前行。■抚上琴键,我们用心演绎      在“手风琴合奏”这门课上,王璐璐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特点,划分了声部进行学习、排练:手指灵活性好、善于表现的学生在第一声部,节奏性较好的学生在三、四声部。张婧怡补充道:“刚开始时会弹自己擅长的声部,到后面则会交换声部进行练习。”  “手风琴合奏”这门课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表演才艺,与其他注重理论的课程相比,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他们把手风琴当做课余的兴趣爱好发展,更有新鲜感,学习的动力反而更强。”王璐璐对乐团成员们的学习热情给予了巨大的肯定。2017级英语专业的覃梓熹表示,与其他课相比,在手风琴课上,他的状态时是最放松、最开心的。有了兴趣做“向导”还不够,乐团的发展更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教授和同学们的勤奋练习。在课堂学习中,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演奏技巧,王璐璐会反复讲解,必要时还会与手风琴专业的学生一起对零基础成员们分组进行一对一指导。课后,乐团成员们还会主动挤出时间排练。  手风琴专业的学生们在乐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时,他们是王璐璐的教学助手;在课后排练时,他们是非专业学生的引路人;在校内外的演出中,他们是乐团对外联系的纽带。覃梓熹便对一位经常“宅”在琴房的手风琴专业师兄印象非常深刻:“几乎每次我来琴房练习他都会在,并且都非常耐心地教我弹奏或跟我合奏。”  “手风琴合奏”课程的期末考核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在王璐璐看来,为学生们提供舞台非常重要,舞台上的实践既能为乐团成员提供动力,也能增强乐团整体的向心力。并且,尽管只是小型的期末音乐会,王璐璐也要求成员们也统一正式着装登场,这无形之中激励着他们以更专业的态度来面对观众。  2018年6月,手风琴乐团被列入《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重点建设项目予以资助,场地、经费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乐团也获得了更多的演出机会,开学典礼、校园开放日、院部授旗仪式等重要场合里皆有乐团成员弹奏手风琴的身影。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手风琴乐团终于站在了更多人面前。■登上舞台,我们逐梦而去      2019年3月,经过一年学习、磨合的手风琴乐团已经获得了迅速成长。在新学期伊始,手风琴乐团便开始筹备参加第72届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世界杯手风琴比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手风琴赛事之一,为了这次比赛,乐团对参赛人员及曲目都进行了反复敲定。“比赛就是比赛,一定要有难度。既要有美的享受,又要有冲击力。”抱着这样的想法,王璐璐选择了对演奏技术要求较高的《马刀舞曲》作为其中一支参赛曲目。  8月开始,手风琴乐团进行为期12天的集训。参赛成员每天排练2-3小时,不少同学在训练结束后也依旧留在琴房自主练习。集训期间,王璐璐还请来了深圳市乐队协会的会长伏虎及其他专家对乐团进行指导。即使训练密集,乐队成员也不以为苦,属于第四声部的覃梓熹坦言:“集训给我一种很充实的感觉,排练之余与乐团成员一起聚餐也很开心。”比赛之前,王璐璐还精心帮乐团成员准备表演礼服:布料要防滑,装饰物不能磨坏琴,袖子不能妨碍手臂动作……设计稿改了又改,许久才确定好礼服的样式。  8月12日,第72届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乐团组比赛在深圳市西乡乐谷举行,62个代表团队、近2000名参赛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面对其他由手风琴专业学生组成的专业队伍,深大手风琴乐团并不露怯。王璐璐对乐团的信心十足,“他们就是奔着第一去的”。最终,乐团将《豪杰七侠》和《马刀舞曲》两首曲子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了极佳的演奏水平与团队配合度,感染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获得金奖第二名的成绩。听闻斩获佳绩之后,乐团成员都激动不已:这是深大手风琴乐团获得的第一个专业奖项,它对许多从“零基础”学起的学生而言是最大的鼓励。除了收获奖项,张婧怡觉得乐团也有了进一步成长:“大家对于自己的水平有了更大的信心,并且和之前相比大家关系变得更好了,配合更默契了。”  新学期,乐团面临着新的挑战:2015级的乐团骨干人员已经毕业,非手风琴专业的2016级、2017级部分学生专业课与手风琴课产生冲突。乐团目前正积极寻找解决成员更新换代问题的办法法。手风琴乐团早已成为不可割舍的存在,被王璐璐称为“家”。“不管他们去哪里,老师一直在这儿。在我退休之前,我一定不会让乐团解散。”她语气坚定地说。  深大手风琴乐团创立之初的宗旨与目标,就是帮助成员培养能力、拓宽视野,并进一步提升深圳大学的社会影响力。现在,深大手风琴乐团的知名度在中国高校文化艺术领域越来越高,也接到了在华南地区做巡回演出的邀请。接下来,除了准备参加新年音乐会,乐团还在策划更多的活动。来时路上,深大手风琴乐团一步一脚印,走得踏实而坚定。如今带着一份展望与希冀,它在琴声中徐徐向远方走去。(本报记者 张睿 陈思晓)

  • 精“艺”求精 翩舞芳华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飘带凤舞,运“球”帷幄。2019年11月,深圳大学艺术体操队在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中喜获佳绩,将8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单项冠军收入囊中;同年12月,在2019年中国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的舞台上,他们再创辉煌,独揽个人单项及全能的冠亚军。回望艺术体操队的发展历程,2016年至今的四载积淀下,他们已破茧成蝶,载誉而归。■折桂:厚积薄发,赛场展锋芒      作为大学生艺术体操的最高赛事,第十五届中国大学健康活力大赛暨校园健身操舞锦标赛的竞争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来自178所高校的198支队伍,共3000多名高校学子参赛,是创赛以来参与选手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由我校艺术体操队包揽冠亚军的女双项目竞争最为激烈,人数几乎比往年翻了一番。队长刘晓雨回想起比赛的盛况时感慨:“场地要靠抢,不然没地方训练。”  经过激烈的角逐,女双冠军最终花落2018级师范学院(教育学部)运动训练专业的刘晓雨和祝明。这个冠军可谓夺得“有惊无险”:大赛当天,很多院校联合提出取消跨越难度的动作,这对追求难度已成为传统的艺术体操队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因此,原定的许多跨越等级的自选动作都要进行调整。当晚,全体队员和教练一起开会协商直到将近凌晨一点。最后,教练建议她们将其中一个“杀手锏”动作稍做改动提至开头。由于距离比赛已不足一天,练习时间太短,刘晓雨和祝明担心卡不准音乐,上场前才又将成套动作完整地连了一次。  赛前动作难度的临时改动对队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可以说,每次临上场前,都未必确定选择哪一套动作。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前年,队员们甚至在临上场前20秒才决定更换动作。这种临场应变体现了求难与求稳之间的衡量,也考验着教练和选手们的策略。通常情况下,艺术体操队都会提前准备好AB计划:练习两套动作,一套更保险、难度偏低,另一套难度要求则更高。上场前,她们会先观察其他队伍的表现,假如对手在同等难度的动作上没有失误,她们就会在大会允许的范围内选用难度更高的组合动作。也基于此,“女双的冠军几乎一直都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姜咏骄傲地说。  “体育之所以具有观赏性,就在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姜咏表示。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很多方面,难度和完成度则是其中的关键。在规则允许与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艺术体操队总会尽可能地提高动作难度,让队员们拥有自己的“杀手锏”。完成度得益于实力保障,难度则体现了应变能力,刘晓雨和祝明正是她眼中兼具实力和应变能力的“比赛型选手”:基本功够扎实,比赛经验丰富,压力袭来也能能稳住心态。“我们也没什么特别的诀窍,”祝明坦诚道,“只能说,做好自己不失误,就算赢了。”  动作的难度决定了评分的上限,同时也需要辛勤的苦练保证完成度,守住评分的下限。数支队伍一起做规定动作时,艺术体操队队员们往往做得最标准,自选动作难度最高,完成得最好。“只有这样,站在赛场上环顾四周,才没有对手。”姜咏感慨道。■砥砺:久久为功,集训磨利刃   “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在掌声与欢呼声的背后,是队员们平时训练中说不尽的汗水。展开高强度训练的间隙,还要奔波于全国各大赛事之间,艺术体操队的时间安排尤为紧凑。每年上半年,艺术体操队在编排动作及甄选参赛运动员的基础上,都会进行为期3-6个月的系统训练。随着下半年比赛临近,队内的训练强度也相应增强,加练、专项训练课也蜂拥而至。为了避免与文化课程冲突,加练通常以出早操、周六日加练等形式开展。刘晓雨回忆:“出早操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就得起床。”由于时间太早,小巴还未开始运营,住在西南宿舍区的她们只能徒步半个小时,穿越大半个校园走到小球馆的训练场地。  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出队比赛,安全问题都是全员高度重视的。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教练在训练中总会严格抠到每一个细节,队员的动作要求做到绝对规范。如果达不到要求,教练就会不惜让队员上百次地重复正确动作。“动作的规范与否能直接看出功底深浅,假如一开始没有规范好,错误动作成型后再纠正就棘手了。”姜咏解释。队内精益求精的严苛管理,甚至体现在每位队员的身材要求和体重管理上。艺术体操队会定期进行专业的身体检测,并对队员们提出精确的体脂要求———理想BMI指数要达到20以内。若超标过多,队员就需额外进行十圈起的限时长跑训练。“长跑不过关,就换冲刺跑,要求限时完成。如果超时就再跑,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姜咏补充道。  为了使队员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艺术体操队十分强调“绝对优势”的培养。与田径、游泳等有客观指标的计时项目不同,体操比赛都是人为评分,很难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只有运动员具备“绝对优势”,才有更大的机会争金夺冠。今年,艺术体操队的期末考核创新性地采用了编排能力考核的形式,并在常规训练之外,鼓励队员学习更多领域的新技能。这意味着艺术体操队将迎来更多的挑战与训练。面对未知,队员们也抱着积极的心态,刘晓雨表示:“虽然训练很辛苦,但站上赛场和奖台时,大家的掌声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征程:破茧成蝶,未来铸辉煌     在教练姜咏的眼里,艺术体操队的队员们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她挂念着“孩子们”的成长,大至人生道理,小至吃喝琐事,日常都悉数提及。姜咏深知,自己参与她们学习生活的机会并不多,“但在未来的出路上,我希望能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帮助。”  同样对艺术体操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与姜咏一同带队长达四年的教练宁集,是姜咏的默契搭档,也是挚友。这四年来,姜咏与宁集见证了艺术体操队的蜕变。2016年,她们开始接手艺术体操队,最初带队参赛时只派出了两名运动员,成绩也并不出色。不过几年,艺术体操队派出的运动员团逐渐庞大,在各个参赛项目上屡获佳绩。到2019年,已有近30名运动员共赴3场全国性赛事,夺得数十个桂冠,包揽个人全能冠亚军。历经四载积淀,深大艺术体操队在国家两操分会组织的几场赛事中已经拥有了一方诸侯的强劲气势,从当年籍籍无名的参与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最有力的竞争者。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艺术体操队辉煌的背后,离不开运动员们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教练们的悉心付出,更难离学校锐意改革下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深圳大学运动员招生政策逐步优化。艺术体操队逐年提高招生标准,2019年的录取最低线已提至国家一级运动员。同时,艺术体操队招生名额也在逐步放开。“招进来,才有选择;带出去比赛要选拔,便有竞争。”她认为,从队伍的整体建设来讲,这极大地提高了队伍优越性。  有些高校招收运动员后很少提供外出比赛的机会,导致运动员们的专业能力极易荒废。“不断比赛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水平。”姜咏表示。深大为运动员们争取更多外出比赛的机会,从而拓宽视野、磨练专业能力。不仅如此,相关奖学金、奖项奖金的激励机制也逐步完善,学校对比赛、道具等经费投入丝毫不吝。“体操服也是学校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姜咏掏出手机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艺术体操队队员们身着定制的精美服装向镜头挥手,惹得其他高校队伍注目。“真的很漂亮,对吧?”姜咏感叹道,“这会让孩子们有很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间接地为学校宣传。”  深大艺术体操队用实力书写奇迹,但奇迹并不止步于此。蝉联全国冠军的女双运动员将尝试新的舞种,专业队选手正为冲击世界级大赛投入集训,还有不少新鲜血液在发光发热……居于历史的新高地,深大艺术体操队正以昂扬气魄、矫健身姿舞出大好未来。(本报记者 江悦 田心尉 冷薇)